免费发布

曾国藩系列第二十八期:易学思想

Sat, 25 Nov 2023 18:30:00 GMT+08 ~ Sat, 25 Nov 2023 20:30:00 GMT+08
拙诚书院

Hide

Event Price
    Please select the order price

    第三方登录:

    More Details

    Event DetailsHide...

    曾国藩


    字伯涵,号涤生,湘乡县人。道光十八年中进士,由侍讲升兵、吏、礼、刑各部侍郎。


    咸丰二年母丧丁忧,咸丰三年奉诏帮办湖南团练建军衡州。咸丰四年出师东征,捷武昌,败湖口,僵持九江、困处南昌。


    咸丰七年初丁父忧。咸丰八年援浙、援闽,三路援皖。咸丰十年署两江总督荐左宗棠援浙,李鸿章援苏曾国荃主攻江宁。


    咸丰十一年陷安庆督办东南军务,统辖苏、皖、赣、浙四省。同治三年攻陷天京,赐封一等侯爵,赏戴双眼花翎。




    dachshund

    曾国藩



    道光十四年,曾国藩进入岳麓书院,赶上“大比”,八月举行乡试,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



    道光十八年,曾国藩参加京城会试,经道光皇帝核准,确定全国各省共取中一百八十二名贡士;参加殿试,取三甲第四十二名,赐同进士出身



    图片1.png

    岳麓书院





    春秋时期

    据《左氏春秋》记载:鲁襄公的祖母穆姜因私通叔孙侨如及欲废鲁成公而被软禁。当初被软禁时,她曾筮得“艮卦”,史官释卦,谓其能很快获得自由穆姜引《周易》“随”卦曰:“‘随’,元、亨、利、贞无咎。”“有此四德者,‘随’而无咎我皆无之岂‘随’也哉我则取恶,能无咎乎?必死于此,弗得出矣。穆姜最终薨于东宫。


    穆姜对《周易》“随”卦的释和自省,表明春秋时期《周易》上层社会广泛流传


    战国时期

    以解释《周易》为宗旨的《易传》成书《易传》据说本于孔子,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。《易传》吸收了以儒道为主的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注解《周易》,使易学理论变得博大精深。《易传》共7种10篇,它们是《彖传》上下篇、《象传》上下篇、《文言传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篇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和《杂卦传》。自汉代起,它们又被称为“十翼”。


    《周易》从原来预测吉凶占验祸福的卜筮之术,随着儒家成为政治的主导学说,易学的地位不断提升,最终成为儒家的首要经典。


    为了区分名称不同,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《周易古经》,称注释《周易古经》的十篇著作(易传)为《周易大传》


   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读《易》韦编三绝。”


    《论语·述而》:加我孔子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


    子贡问孔子说:“”老师曾经说过,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才跑到神灵哪里去,那些没有智谋的人才去占卜算卦,怎么今天你却看算卦的书:这与过去所说的不是矛盾了吗?

    孔子回答他说:“易,我后其祝卜矣,我观其德义耳。


    史巫、算卦的那些人对易学的真正内容并不了解,他们只是会进行一种操作,孔子看的是《易经》书里面的德义

    孔子把数术的易义理的易完全区别开来。


    三国时期曹魏王弼结合老庄思想“以传解经”,巧妙地把深邃的道家思想融入到其《周易注》之中,这是继《易传》引入道家概念和思想注解经文后的又一次提升。


    《周易》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30卦,下篇34卦,共64卦每一卦六爻,共 384爻。《周易》每一卦有六爻,即六个符号组成,六个符号由两部分组成,即上卦和下卦,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。八卦指乾,坤,震,巽,坎,离,艮,兑八卦符号两两相重,构成了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卦画,8X8=64。


    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,古人称八卦为“经卦”。称六十四卦为“别卦”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。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。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:乾为天、坤为地、震为雷、巽为风、艮为山、兑为泽、坎为水、离为火


    杨振宁:《易经》对中华文化的影响

    第一、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,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  第二、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。

    第三、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



    曾国藩的易学思想

    曾国藩读《易》主要易理来警示自己,有读《易》致思和读《易》致用的双层作用读《易》的思与用体现出曾国藩的易学精蕴,是他力行儒家伦理的价值体现。


    曾国藩没有留下专门的易学论著,但在其书信笔记中保留有众多读《易》论《易》、用《易》的文字,在其《日记》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比较完整的读《易》历程。他在人生与事业几个重要阶段曾经反复读《易》,在很多书信文章中时时论《易》,在其人格修养与经世致用的活动中经常用《易》,他的易学思想对其学术、人生和事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。


    道光二十二年家书

    门上陈升一言不合而去,故余作傲奴诗。现换一周升作门上,颇好。余读《易·旅卦》“丧其童仆”象曰:“以旅与下,其义丧也。”解之者曰:“以旅与下者,谓视童仆如旅人,刻薄寡恩,漠然无情,则童仆亦将视主上如逆旅矣。”余待下虽不刻薄,而颇有视如逆旅之意,故人不尽忠。以后余当视之如家人手足也,分虽严明而情贵周通。贤弟待人亦宜知之。


    道光二十二年日记

    “辰初起,静坐片刻,读《易·咸卦》。饭后昏昧,默坐半刻,即已成寐,神浊不振,一至如此。读《咸卦》,卦、彖辞能解,《系传》释九四爻,不知其意,浮浅可恨。静坐,思心正气顺,必须到天地位、万物育田地方好。昏浊如此,何日能彻底变换也。


    “在车中看《中孚卦》,思人必中虚,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,盖实者不欺之谓也。人之所以欺人者,必心中别著一物,心中别有私见,不敢告人,而后造伪言以欺人。若心中不著私物,又何必欺人哉?其所以自欺者,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。如知在好德,而所私在好色,不能去好色之私,则不能不欺好德之知矣。是故诚者不欺者也,不欺者心无私著也,无私著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虚,天下之至诚者也。当读书则读书,心无著于见客也;当见客则见客,心无著于读书也,一有著,则私也。灵明无著,物来顺应;未来不迎,当时不杂,既过不恋,是之谓虚而已矣,是之谓诚而已矣。以此读《无妄》、《咸》、《中孚》三卦,盖杆格者鲜矣。”


    同治七年日记

    “余昔年抄古文,分气势、识度、情韵、趣味为四属,拟再抄古近诗,亦分为四属,而别增一机神之属机者,无心遇之,偶然触之。姚惜抱谓文王、周公“系易”,彖辞、爻辞,其取象亦偶触于其机。假令《易》一日而为之,其机之所触少变,则其辞之取象亦少异矣。余尝叹为知言。神者,人功与天机相凑泊,如卜筮之有繇辞,如《左传》诸史之有童谣,如佛书之有偈语,其义在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。


    同治十年日记

    “夜,将《周易》之‘象’及常用之字分为条类别而录之,庶几取‘’于天文地理,取‘’于身于物者,一目了然。少壮不学,老年始为此蹇浅之举抑何陋也!”





    dachshund


    分享嘉宾:曾景运



    曾国藩系列演讲计划


    家书奏稿

    识人用人


    安庆之战

    天京之战


    两江总督

    直隶总督


    天津教案

    办理洋务



    Event Tags

    Recent Participation

    Perhaps you'd be interested in

    Question

    All Questions

    Haven't posted any questions yet, grab a sofa!

    WeChat Scan

    Share to WeChat→